新人必看!短视频反差感:前后反差,让粉丝有压力释放的快感

营造反差感,释放粉丝压力。

前面我们讲到了,反差感是收割流量的标准之一。今天,我想跟你具体聊一聊,关于反差感的秘密,并分享给你营造反差感的一个原理和四个方法。听完后你就会知道,如何利用反差感去抓住用户的心。

之前微博上有一个热搜话题,叫做 #加一个字能破坏一部剧# 。你看,《小时代》是我们熟知的一部电影,但是加上一个字,如果变成了「小时代购」,就会产生一定的喜剧效果。《情深深雨蒙蒙》,加一个字就变成了「情深深,雨蒙蒙哒」,也产生了很强的喜剧效果。

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,这些修改后的影视剧名字,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。

什么意思,因为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,我们常常把一个人或物,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特征或者符号信息去认知,对于日常熟知的人或物而言,我们已经有了固定的印象。

说白了,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偏见,脑海里全是刻板印象。

这未必是坏处。因为对于短视频创作者来说,只要你能够打破对方的刻板印象,那么你就能给对方带来第一波冲击。

你想想经典电影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,里面的杀手就不是一贯的冷酷残忍形象,而是身处黑暗,心向光明。

更特别的是,心理学上认为,偏见一旦被打破,人就会像钟摆一样,立刻走向另外一端。产生一种自我驱动,试图去建立新的联系,以此来减少心理的这种不适感。

举个例子来说:

我们洋葱集团在抖音上有一个专注于两代人情感的账号,叫做爷爷等一下。他有一条三个大爷变装的视频,获得了六百多万的赞,为什么这条视频就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?

首先,人们对公园里的大爷,已经有了刻板的印象。当用户第一眼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,会不自觉的认为,他们肯定就是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的普通大爷。当这个时候,镜头一切换,三位大爷化身成了帅气的霸道总裁。

这就是认知不一致,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形象,和我们脑海里应有的形象有了巨大的反差。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,对他们建立了新的印象,认为他们帅气、甚至有点萌。

小结一下,案例中大爷本身并不是什么大帅哥,他的帅气和萌来源于反差,来源于打破了用户对人物的刻板印象。

所以,说的白话一点,对人或物而言,制造反差的关键就是展露出几种不同以往的属性,让别人产生认知失调。

说到这里,还是有点虚。什么叫不同的属性?是不是任何一种反差,都能带来很好的意外效果? 也不是,记住了,如果你能通过反差,给人带来 萌、 搞笑、惊奇,这三种感觉,那你就更容易成功。

我再说一次,萌,萌萌哒的萌,搞笑,和惊奇。

围绕着这个关键点,老聂来跟你分享一下,短视频的4个反差感营造方法:

第一个方法,是通过造型营造反差

造型反差是让人认知失调最直接的方法,也是效果最直观的方法。

比如,你在抖音上刷到的变装视频,就是典型的通过造型来制造反差。像我们上文提到过的,三个爷爷变装的视频就是运用的这种方式。

短视频,归根到底都是一种“快消品”。其消费和使用的过程都十分短暂,整个内容的生产和迭代的过程都非常快。而这样的产品特性,恰好贴合了这个时代的用户心理需求—求“快”与求“变”,迅速获取及达成结果。一个想法出来以后,就希望能够马上实现并获得一定的效果。

这类具有造型反差的内容,恰好迎合了用户对“快”和“变”的追求。

接下来是第二个方法,通过视听语言营造反差感。

视听语言是什么呢?简答来说,“视”就是用眼睛看到的镜头内容,包括景别、色彩、构图、蒙太奇等等,“听”就是用耳朵听到的内容,比如音响和音乐,这是电视电影拍摄和剪辑的基本方法。

短视频的内容没有电影时间这么长,可以包含的镜头也很有限,这就更需要利用快节奏和巧妙的视听语言,向大家展示一个完整的剧情,把观众引入固定认知并打破它,实现反转。

我给你举个例子:

我们家有个专门做美妆的抖音账号,叫孙千千neko。它有一条视频,自己灰头土脸地走在大街上,觉得自己只要化了妆,就是这条街上最美的女人。这时,镜头一转,光鲜亮丽的她走在街上,路人投来了羡煞的眼光,bgm音乐洋气十足。突然,画风再次转变,出现的是路人视角下的她,配合土味十足的bgm,像猴一样在街上搔首弄姿。像这样,通过剪辑、运镜和bgm让两个视角下的她反差极大,搞笑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
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用户没有耐心等待结局的到来,所以都要快速给出反转和结局。

我再来说第三个方法,通过情节反转营造反差感

设置情节反转的关键在于铺垫。这个铺垫的作用是用于“欺骗”,或者诱导观众,往他们认为的正确思路上走,进而用冲突让剧情达到高潮。什么叫“正确思路”,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对人或物的固有印象。

比如说我们家有个专门做汽车知识的账号,叫雷迪carcar。抖音上的网友都夸她人美心善,这个人设怎么来的呢,来自于她之前拍得一条视频。

这条视频讲述的是一位骑三轮车的大爷,不小心刮到了一辆豪车,车上随即下来了一位彪形大汉,对细声哀求的大爷大声呵斥,要让这位大爷赔钱。这时,车上又下来一位美女,二话不说,气冲冲的拿起大爷车上的一根铁棍,在三轮车上敲打了一下。根据我们固有的认知,感觉一场冲突在所难免了。但是,美女只是对大爷说了一句“这不就扯平了吗,大爷,您先回吧”,随即拉着大汉上车离去

你看,这个短视频用较大的篇幅来做铺垫:

第一,大爷的弱势可怜。

第二,大汉的粗鲁蛮横。

第三,美女的暴力直接,整体铺垫了一个风暴即将来临的气氛。

这时候高潮来临,美女的一句“扯平了”让剧情出现了大转折。当我们知道美女敲打车子的动机是为了和解刮车冲突后,我们固有的印象被打破,于是形成一种惊奇感。

细一琢磨无一不在情理之中,短短一分钟的视频,让故事前后出现了反差,有血有肉的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。

这条视频之所以能达到震憾人心的效果,主要就是前面的铺垫误导了观众,以致反转极其精彩。

但这里也要注意一点,利用情节制造反差,一定要结合内容本身,合理恰当的使用。不然,太刻意的使用会造成剧情生硬,适得其反。

最后,我再来讲第四个方法,对梗的二度创作

当下总会有一些热度十足的梗,这些梗包括热门的音乐、热门的拍摄方法、热门的语体等等。这些热门的梗都是自带流量的,但是简单的模仿并不能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。

同一种类型的视频看的多了,观众是会产生审美疲劳的,特别是在时长短、数量大的短视频领域,想要让观众刷到你的视频时眼前一亮,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梗进行二度创作。

比如之前大火的“好嗨呦,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”。这个梗的热度在下滑了一段时间后,现在又起势重回热榜,怎么做到的?

就是再度创作的钢琴版“好嗨呦”,一转原梗搞笑恶搞的风格,通过钢琴曲的改编给观众带来了反差感,让观众觉得土味歌曲也可以变得这么好听,新鲜感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
其实,在一个热点打爆后,观众会对同一种类型的视频慢慢产生固有印象并审美疲劳。如果你能从其中找到不一样的点表达出来,再次打破认知平衡,你的视频就是新颖的有创意的,这便是梗的二度创作。

把老梗玩出新创意的关键在于,将已有的元素进行新的组合。比如抖音上有个主打搞笑的账号叫“尬演团队”,他有一个典型的特点,就是将当前网络上爆火的一些梗,进行创意流畅的衔接,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效果。

要产生新梗,首先就要搜集各种老梗,资料的收集是创意之源。将搜集来的梗根据创作目标找到切入点,进行联想,去发现不同领域、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,找出既有元素的各种排列方式,并对组好的梗进行多种角度的审视和组合,就产生了新的创意。

好了,以上就是我给你讲的营造反差感的一个原理和四个方法,让我们来复习一下

第一:我们讲了造成反差感的关键就在于让观众产生认知不一致,也就是打破观众的固有印象;

第二:我们提到了营造反差感的四个方法:

1、造型反差,通过造型上的变化营造反差感;

2、视听语言反差,通过剪辑、运镜、BGM等方式营造反差感;

3、情节反差,通过情节铺垫误导观众,再进行反转;

4、梗的再创作,一个梗的大范围流行会令观众审美疲劳,对梗进行有反差的再创作可以使人眼前一亮。

生成海报
点赞 0

短视频助手

短视频助手,是一个专注短视频帮助内容 网站,为创作者赋能,让创作者拍出更好的作品,为商家赋能,帮助商家更好的了解平台规则及卖货。共同进步,共同成长。短视频助手,视频好帮手。www.dspzs.com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相关推荐